“原來普洱茶制作有這么多講究,好想嘗嘗自己親手做的茶。”“彝族刺繡服飾真精致,等我來云南旅游,要穿上它拍一組美美的寫真。”“白族扎染真是千變萬化,今年大牌很流行扎染元素呢!”……
日前,普洱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彝族服飾傳承人羅珺、建水紫陶燒制技藝傳承人譚知凡等非遺傳承人亮相快手平臺,舉行了1小時的線上“非遺購物節”直播活動,通過直播推介云南非遺物品,直播觀看人數達109.5萬人次,點贊數達3萬人次。
讓傳承人為自己代言
“今后,我們會加大力度對我省非遺傳承人進行線上知識培訓,讓他們學會直播、制作短視頻,自己為自己代言。”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說,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在受到疫情影響的背景下,文旅部非遺司牽頭支持電商平臺舉辦“非遺購物節”,旨在幫助廣大非遺傳承人特別是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脫貧攻堅。同時,讓廣大傳承人通過市場銷售檢驗自己的作品和產品,及時全面地了解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技藝,實現手藝價值,促進非遺傳承。
作為2020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我省積極組織,搭建平臺,開展線上“非遺購物節”活動,組織個舊錫器、楚雄彝族刺繡等非遺項目在快手、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云南公共文化云等平臺直播帶貨;設計非遺購物節推廣網頁,約定40家非遺網店上架銷售;推薦18個非遺項目鏈接上海“非遺購物節”網絡銷售平臺進行銷售;組織怒江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依托“璞真扎染”淘寶店鋪,采取“委托代銷產品”的方式進行網上銷售,實現傳統工藝工作站助力精準扶貧。
“讓非遺傳承人學會線上推廣,比如用小視頻展示一朵繡花的精心制作全過程,讓觀眾親眼看到產品是如何制作的,更能增強關注度和認可度。因此,我們要努力助推傳承人們運用新技術,用生動鮮活的方式為自己代言”,尹家玉告訴記者,接下來,我省還將繼續加強對傳承人的線上培訓,同時與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合作,向世界實時直播云南非遺獨特魅力。
讓非遺融入衣食住行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文化多樣性最為典型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鮮明的文化遺產。
目前,全省共有文物保護單位5025項,有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街)90處,中國傳統村落709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154個村被國家民委納入“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完善,現有國家、省、州(市)、縣(市、區)四級非遺保護項目7631項,傣族剪紙和藏族史詩“格薩爾”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認定四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054人。
近年來,我省著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保護傳承基礎上,充分挖掘我省民族文化元素和價值內涵,有效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云南民族文化魅力,促進我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依托本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我省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緊扣“非遺傳承·健康生活”主題,帶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以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傳統飲食等非遺項目為重點開展系列活動,全省各州、市、縣全面開花,讓非遺融入到群眾的衣食住行中。
“其實,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人們的一茶一飯、一歌一舞當中都有非遺的影子。扎根傳統,在適應時代和不斷創新中融入現代生活,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尹家玉說。( 云南日報 記者侯婷婷)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去了幾趟順德,吐血整理出這篇超詳細兩天一夜的游玩攻略,包含美食攻略、免費景點和住宿以及交通游玩路線,讓最近想去順德游玩的友友們作為參考,超適合情侶和閨蜜周末出行~去順德玩有這一篇就夠啦,最近要出發順德的友友們可以收藏起來啦,關于順德旅游還有
近日,省文旅廳赴省非遺中心調研并舉行“非遺+旅游”促進文旅融合座談會。在省文旅廳副廳長馬迎春看來,“非遺+旅游”的融合要重在“融”上。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