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推動十四五規劃開好局,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探索非遺文化如何助力鄉村振興,6月10日,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青島大學非遺傳承與保護發展研究中
“這才是我們的大灣區,紅紅火火過大年”“大灣區有年味”“今年大廣東真的是緊跟潮流了呀”“每個節目都非常有親切感,真的很尊重體現廣東多樣文化”“文化傳統還是看我們大廣東”“廣東春晚出息了”“真系好過癮,有廣東味”“立意高,舞臺大氣”“審美高級人物高級唱功更高
前述:寧波海曙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以集中展示各級優秀非遺項目為主線,側面反映出海曙作為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的文化積淀。 線索:本展館分為“海曙記憶”、“海曙非遺數字長卷”、“醫者仁心”、“食以養身”、“技之智慧”五個部分,著重展示海曙非遺活力與傳承非遺當代價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22日訊 (記者 張春婷)“當時我選擇留在大洋彼岸,目的就是想著把自己家鄉的傳統面塑技藝推廣出去,讓中國面塑藝術在大洋彼岸落地生花。”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時莊村面塑藝術大師時振山說。 他是把中國傳統民間面塑技藝帶到美國洛杉磯的第一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戴靈敏 1月22日至2月6日,陽江市文化館、陽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線上展覽活動,市民足不出戶可參觀陽江風箏云展廳、陽帆豆豉數字展覽館,了解陽江非遺文化。 據介紹,市民只需進入“陽江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粵
5月27日,中國印刷博物館廣陵分館副總經理張曉偉說,《群仙賀壽圖》目前存世只有三張。 崔佳明 攝 5月27日,中國印刷博物館廣陵分館副總經理張曉偉說,《群仙賀壽圖》目前存世只有三張。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5月27日電 (記者 崔佳明)江蘇揚州推出的首款非遺數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揚網信 記者 莊劍翔)12月9日上午,“向往揚州”2022網紅打卡大運河非遺榜單發布儀式暨“網媒話揚州”座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24日訊(見習記者包孟)“一嘗有味三拍手,十里聞香九回頭,說的就是我們湖北仙桃特色佳肴——沔陽三蒸。”8月23日,“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武漢都市圈探訪團來到位于仙桃市排湖風景區沔陽小鎮,與湖北省級非遺文化沔陽三蒸傳承人李
中國日報網2月15日電(記者 程爾凡) 2月14日下午,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訪活動走進北京市朝陽區,一眾中外媒體記者探訪了觿堂文化智庫(觿堂),在聽古琴、看魔術、欣賞京劇和中國功夫的同時,感受到了
景泰藍掐絲工藝畫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工藝美術,既蘊含著掐絲琺瑯器原有的古典美感,又因題材的廣泛而融入了現代之美,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掐絲琺瑯藝術效果渾厚莊重,圖案線條精美細致,透露出傳統工藝的古典美。為使同學們更好的了解傳統工藝,5月26日16:00,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