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展覽現場。相城高新區供圖 為進一步傳承匠人精神,捍衛匠心文化,共譜“江南文化”新篇章,1月14日,“元”來今往——元和-平江非遺文化展在蘇州相城高新區元和塘美術館開幕,集中展覽22件非遺作品。 此次展覽包含“非遺在元和”“非遺在平江”“
很多人都不知道非遺文化是什么,總感覺那么陌生遙遠,其實非遺文化就在我們身邊,走進西江千戶苗寨,貴州的苗侗族村寨,你就會發現非遺就在身邊,苗繡、苗族銀飾技藝、蠟染,蘆笙制作等在寨子里很容易就碰見,你還有機會親手體驗這些民族傳統技藝的制作,感受傳統文化的
原標題:非遺文化 | 泗洪?梅花舞獅 梅花舞獅,也稱梅花獅子舞。 梅花舞獅是活躍于泗洪縣梅花鎮及周邊地區乃至蘇北一帶傳統的民間舞蹈。 梅花鎮位于泗洪縣城北郊14公里處,東與金鎖鎮接壤,北鄰歸仁鎮,西與安徽泗縣劉圩鎮為鄰。據《泗洪縣志》記載:梅花鎮原名梅花鄉,
11月5日,在萬眾期待中,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中國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序幕。在此次進博會中,云南10項非遺項目亮相現場,受到中外來賓的熱烈歡迎。 今年,云南省交易團組織了2493家單位、5700余名專業觀眾注冊報名參會。在人文交流
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遺購物節”系列活動將于6月11日上午在云南美術館正式啟動。 今年的活動主題
歲月變遷,如今的我們置身于一個快節奏時代,不但“從前慢”的生活離我們漸行漸遠,而且諸多傳統工藝也正面臨著斷層甚至失傳的危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源遠流長的生命力正在于傳承與創新。那么,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精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在現代化夾縫中開辟新徑,走出一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所有人類共同的寶藏,是各族人民世代智慧的結晶。但隨著文化沖擊,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消失。為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國風文化。玩物得志APP持續賦能國風文化破圈,聯合政府、高校、協會等力量舉辦了多項重要的公共活動,成功讓年輕用戶沉浸式、近距離的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數字化保護的重視,利用微信小程序承載傳播非遺文化成為當今一個火熱的話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瑰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新時代情景下,到打造“互聯網+非遺”可以更好地傳承并煥發出它們獨特的魅力與價值,使非遺文化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
本報訊 5月25日下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文芳帶領檢查組,對市政府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下簡稱《非遺法》)工作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二級調研員施心新參加活動。 檢查組一行實地走訪了盧厝獅陣武術館、吳小錦通草畫工作室等非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