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德1月28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通訊員鄧歡)歷史悠久的汪村獅舞、造型獨特的火獅燈、熱鬧喜慶的磚橋龍燈、悠揚纏綿的廣德民歌、氣勢磅礴的大板龍……1月24日到25日,當廣德市眾多好看、好玩的非遺項目亮相2023年宣城市“春節民俗文化季”活動現場,頓時讓當地的群眾耳目一新。
“我一直都聽說廣德的火獅燈造型奇特、表演精湛。沒想到今天能在宣城看到廣德火獅燈的表演。而且我在現場還跟著火獅燈老師學習了一些動作,感覺非常有意思?!毙鞘忻駨埾壬@樣說。
“春節民俗文化季”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鄧歡 攝)
非遺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生動見證。近年來,廣德市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保護和傳承力度,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11個、市級非遺項目16個,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93人。
非遺+展示
為了做好非遺項目的展示傳播工作,廣德市先后建成10多個非遺展示展覽場所,并常年免費對公眾開放。印制了《守望歷史》非遺普查資料、出版了非遺系列叢書《廣德遺風》,攝制完成了兩輯《廣德民歌》MV專輯,與當地電視臺合作開辟“守望歷史”、“尋訪遠逝的家園”、“每周一歌(廣德民歌)”三個非遺專欄,宣傳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已基本構建起體現當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
非遺+演出
想要讓非遺得以延續與傳承,就要讓更多人認識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非遺進鄉村就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廣德市文化館用一場場演出把當地的特色非遺項目帶到了校園、社區和鄉村,讓普通市民與非遺“對話”,近距離感受和親身體驗非遺的魅力,年受益人群達10萬人。
“非遺進校園,讓孩子們能夠接近非遺、了解非遺,喚起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讓非遺傳承的種子在他們心里扎了根?!奔议L們紛紛表示。
“春節民俗文化季”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鄧歡 攝)
非遺+旅游
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導下,“非遺+旅游”已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幾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德市每年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2022年更是將活動直接放在了景區舉辦。全市多個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景區,成為一大亮點。非遺進景區進行活態展示,在讓更多的游客深入了解非遺項目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非遺的影響力。目前,廣德全市景區內宣傳推廣非遺已經蔚然成風。
除此之外,廣德市在非遺旅游開發上進行了大量探索,出現了“非遺+研學”、“非遺+民宿”、“非遺+演藝”、“非遺+活動”、“非遺+節慶”等眾多新業態。古老的文化,鮮活的傳承,廣德非遺保護與傳承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非遺+培訓
人才保護與培養是非遺保護傳承的關鍵。事實上,為加大非遺人才的培養力度,廣德市開設了相關專業人才培訓班,并在部分中小學設立了非遺課程,這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廣德市以學校作為試點,建立起“小小非遺傳承人”活動體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進校園并形成教育常態,使學生與非遺項目親密接觸,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拓寬校園文化建設陣地。讓非遺“活”起來更“火”起來。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增設非遺傳承基地,不斷擴大非遺文化宣傳陣地;持續組織開展非遺在社區活動,讓非遺項目在社區發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到各鄉鎮進行非遺項目展演與宣傳,通過非遺的引領,提升鄉村活動質量,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睆V德市文化館館長彭曉磊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去了幾趟順德,吐血整理出這篇超詳細兩天一夜的游玩攻略,包含美食攻略、免費景點和住宿以及交通游玩路線,讓最近想去順德游玩的友友們作為參考,超適合情侶和閨蜜周末出行~去順德玩有這一篇就夠啦,最近要出發順德的友友們可以收藏起來啦,關于順德旅游還有
實際上,推動鄉村非遺資源的品牌化經營,就是將地域文化價值轉換為現代市場認知的系統性過程,既是文化資源商品化的延伸,更是重塑鄉村非遺資源價值鏈的關鍵環節。首先,品牌價值的提煉與定位是推動鄉村非遺資源品牌化經營的基礎性工作。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