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京報轉型再出新文案:中國20種傳世名香竟出小樣,皆由非遺文化技藝傳承人制成!這背后是傳統媒體轉型新電商的嘗試與探索,也是“非遺+文創”商業化開發路徑的創意與融合。
“非遺+文創”,是彼此價值的相互挖掘,一次傳統技藝與商業開發的雙向奔赴。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中經歷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積累創造形成,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結晶。而文化創意產業自興起以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影響了眾多國家、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并以獨特的形態和運行方式與其他產業發生廣泛而復雜的聯系。結合兩者,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價值將其轉化為創意資本,不僅提升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也賦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活力。
在湖北宜昌,每每華燈初上,其三峽非遺in巷內管弦悠揚,樂音流淌。這里是宜昌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成果展示,不僅推動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還實現了宜昌旅游由“賣山水”向“賣文化”“賣體驗”轉變。
當然,文化來源于生活,亦當歸于生活,促進非遺的創新發展,死守老辦法肯定行不通,而是需保持非遺的活態性特征,將其無形的技藝、知識、能力和有形的載體、工具、實物以及相應的文化空間等資源進行挖掘、整理與轉化,讓傳統文化遺產更有力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非遺的生活化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也只有在生活中促進非遺的自然發展,以非遺藝術營造出濃厚的生活美學,才符合潛在非遺需求者的生活現實。
同時,在此基礎上梳理出本地文化特色所在,在非遺內容、形式和載體基礎上進行創新,為技藝技能、工序流程、口頭知識等增添新的時代內容,并不斷豐富非遺的表現形式,合理改善其物化載體和工具手段,以此作為非遺傳承的文化依托。比如,日前潞琴藝術入選新鄉市第六批非遺項目名錄,潞王朱常淓中和琴實現故地重生,而同樣作為創建十二平均律的文化名人朱載堉,也曾在山陽之地斫木為琴,卻未得到重視和開發。
絞胎瓷、天目瓷、野王纻器、黑陶燒制……焦作市省級非遺項目目前已有80余項。期待懷川豐富文化資源早日由創意設計之路徑,讓非遺藝術煥發新生,為焦作高能級文旅發展增強新動能。(許偉濤)(來源:焦作晚報)
下一篇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