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通過還原絕技、創新秀演等方式《非遺里的中國》:用非遺文化點亮現代生活,生動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成為以非遺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創新實踐。
節目用每集90分鐘的體量對各地的非遺精粹進行集中展示,在內容設置上或個案深描,或群像掃描,從各類手工藝到美食、茶藝、戲曲、雜技等,觀眾見識到了琳瑯滿目的非遺珍寶,并對非遺文化的地域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認知。編導高度重視時光流轉中的古今對話,在傳承的基礎上凸顯創新的品質。非遺題材的電視和網絡節目不少,但大多數都聚焦于制作工藝的精妙與傳承人的堅守。而《非遺里的中國》更多呈現這些文化遺產在一代一代傳承中所蘊含的亙古亙今、日新又新的創新精神。再者,過往非遺題材的節目較多地反映時代變遷、后繼乏人的困境,而《非遺里的中國》則重點展示了非遺發展的新格局、新氣象,如形式新穎的雜技詩劇、漆畫與農民畫的“聯姻”、傳統戲曲賦能現代文旅,以及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街巷,融入現代社會生活等,使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薪盡火傳更具信心和希望。由此,《非遺里的中國》在向優秀傳統文化致敬的同時,賦予古老手工藝以鮮明的時代氣息,為“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注入了守正創新的情懷,展現了非遺文化在新時代中國所煥發的蓬勃活力與絢麗風姿。
在敘事形態上,《非遺里的中國》打通文化類節目的類型邊界,融匯了多種形態手法,讓人耳目一新。節目以紀實走訪形式,讓主持人和嘉賓在非遺項目薈萃的街區小鎮中行進、觀摩、互動、參與,感受并述說著非遺文化的魅力;還引入紀錄片拍攝手法,對非遺項目的原料、設計、制作工藝進行具象展示,畫面精致、內涵豐富;秀演板塊采用綜藝的表現方式,使歌舞表演現代感、古韻風交織,虛實結合、意境深遠,給人以獨特的藝術審美體驗。
在敘事風格上,節目在保持整體風格恢宏大氣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輕快活潑的小細節,提升了節目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如注重體現不同地區非遺文化記憶與日常生活元素的勾連,拉近觀眾與非遺項目的心理距離;量身定做的屏幕花字和表情符號為節目挖掘出很多笑點和淚點,讓年輕觀眾更有代入感。
《非遺里的中國》以敘事內容、形態、風格和手法等多層面創新,講述新時代各地非遺項目賡續文脈、銳意創新的新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節目創作到其所描繪的非遺傳承圖景,都呈現出傳統與現代輝映、有序與靈動兼具、底蘊與活力并蓄的東方美學和中國氣派。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