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位專家齊聚長沙 探討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長沙6月2日電(向一鵬)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促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又為非遺帶來了什么樣的機遇?6月2日,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之“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論壇在長沙舉行,包括政府、高校、企業、研究機構的相關專業人士以及非遺傳承人等四百余人參加。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趙罡認為,近年來,人們對非遺認識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保護也在加深,非遺呈現出可持續發展態勢。非遺保護與傳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可以豐富鄉村的內涵和品質,并提升民眾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然而,很多地方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比較重視物質建設,非遺因無形性、活態性等特點未能得到切實保護。”趙罡表示,要將非遺保護與傳承納入到整體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特別是瀕危非遺項目傳承人的關切力度,把非遺融入到村民的現代生活之中,同時要因地制宜挖掘村寨傳統文化和非遺產品,避免同質化發展。
“村落的物質形態是各種非物質文化的表現,也是各種傳統工藝的結果,村落保護與傳統工藝振興相互勾連,相互影響。”在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文化遺產系主任陳紅雨看來,傳統手工藝匠人對于新農村建設十分重要,做適應客戶個性化、定制需求的產品是振興鄉村傳統手工藝的出路。
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劉燦姣以“激發傳統村落活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題向在場觀眾做了主題演講。“由于保護經驗不足、機制不健全、保護法律法規缺位、保護經費不足等原因,我們對傳統村落的保護還有待提升。”劉燦姣建議,要將傳統村落周邊的自然環境與傳統村落的活態文化,整體納入傳統村落保護之中,使傳統村落蘊含的日常習俗、節日慶典、手工技藝、特色建筑等都能轉化為優質旅游產品,讓村民在文化紅利中成為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力量。
在郴州市臨武縣大沖鄉油灣村,通過對臨武儺戲的傳承與創新,12年來,這個昔日的落后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旅游名村,這是通過挖掘特色非遺項目讓鄉村得到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對此,湖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孫文輝表示,要深入挖掘鄉村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有文化的鄉賢帶領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并將非遺項目物質化呈現,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論壇中,多位主講嘉賓還與非遺傳承人進行了對話。據悉,此次論壇圍繞“新時代,非遺傳承助力鄉村振興”這一主題,旨在探討非遺傳承創新與鄉村振興的緊密聯系,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完)
實際上,推動鄉村非遺資源的品牌化經營,就是將地域文化價值轉換為現代市場認知的系統性過程,既是文化資源商品化的延伸,更是重塑鄉村非遺資源價值鏈的關鍵環節。首先,品牌價值的提煉與定位是推動鄉村非遺資源品牌化經營的基礎性工作。
長沙非遺小博士趣味民俗季地點:湖南雨花非遺館長沙非遺小博士趣味民俗季門票價格:68歡迎關注公眾號:大河票務網ID:dahepw,獲取長沙非遺小博士趣味民俗季最新門票訂票及演出信息。來到2021長沙非遺小博士趣味民俗季,帶你感受悠久的民俗,體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