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藝傳情,指尖乾坤
剪紙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魅力獨特、經久不衰,在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第五師雙河市,感受剪紙的獨特魅力。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走進“彭春梅名師名家剪紙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建黨百年、勞動光榮、偉人肖像、十二生肖、民俗文化等系列剪紙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幅幅指尖藝術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讓人驚嘆不已。
她就是這間工作室的創始人彭春梅,憑著對剪紙藝術三十余年的熱愛,用一把剪刀“剪”出別樣的人生,成為五師雙河市小有名氣的剪紙達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紅紙,在彭春梅手上,就像變魔術似的,折折剪剪,信手拈來,轉眼間一幅精美的窗花就躍然手上。
剪紙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民間技藝,也是職工群眾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景,需要一代代人追尋和守候傳承的文化足跡。第五師雙河市文旅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傳承、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厚植匠心精神。
八十三團天安一社區組織開展了趣味剪紙培訓活動。(楊麗娟 攝)
八十七團舉辦“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 非遺文化過大年 傳統剪紙慶新春”活動。(何科明 攝)
八十九團塔蕾幼兒園30多名幼兒老師歡聚一堂,全神貫注剪裁出各式各樣的紙花。(楊雅杰 攝)
沈夢蕓剪紙作品《花開富貴福》。
金映虹剪紙作品《龍鳳呈祥》。
陳靜剪紙作品《前程萬里》。
中國剪紙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濃縮了漢族文化的傳統理念,并與其他藝術相互交織傳遞古老文明。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專注地做好一件事,精益求精,這是做人的態度。
剪紙欣賞
“心凈心靜心境”不求快,只求好。在剪紙中感受匠心文化:精益求精、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剪紙可以讓人心靜,這是剪紙的魅力,也是匠心文化的魅力。傳承非遺文化,學習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發光發亮。
人物簡介
彭春梅,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新疆兵團女畫家協會會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學會理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美術教育協會會員,第五師美術教育學會理事,第五師美術學科帶頭人,第五師雙河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理事,第五師民間藝術家協會秘書長,第五師雙河市“彭春梅名師名家剪紙工作室”領銜人。2018年獲得師市美術學科帶頭人稱號,2018年9月獲得師優秀教師稱號,剪紙《青花寄語》獲得兵團級一等獎,《鶴》獲得兵團工藝美術作品展金獎、《蒙古風情》獲得銀獎。2021年8月參加兵團工藝美術展覽《中國夢》獲得金獎、《童心向黨》獲得銀獎。2021年7月參加烏魯木齊建黨百年非遺文化作品展剪紙作品《我心向黨》入選并收藏。
(記者 趙龍 張桃飛
實習記者 朱春婷 通訊員 李萬葛)
來源 | 第五師雙河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 | 王涵
責任編輯 | 李海霞 李芳芳
執行主任 | 毛艷
審核 | 何其標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