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劉達
6月12日是我國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姑蘇區雙塔街道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積極培育非遺傳承新路徑,借助“非遺+”發展模式,對非遺的生態化發展作出了新的嘗試。
非遺+生活讓非遺保護呈現新姿勢、低姿態
去年下半年開始,雙塔街道啟動“非遺進社區”項目,確定了琴話吳門(吳門琴藝)、殘缺的涅槃(鋦瓷技藝)、梅花糕海棠糕制作技藝、書法與篆刻藝術等集欣賞、體驗于一體的20余項課程,由10多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手工藝人帶頭走進基層社區。
據介紹,目前雙塔街道已有省級非遺項目1個,市級非遺項目4個,區級非遺項目13個。同時,去年雙塔街道還成立非遺工作者協會,街道非遺傳承人都可以成為協會的成員,成立協會的目的在于成員們可以在一起交流經驗,互相幫助,共同解決發展的難題。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將依托轄區文化企業的資源,合作籌劃建立“非遺體驗基地”,搭建非遺體驗平臺,方便轄區學校、企事業單位以及轄區居民參觀、學習、體驗,助推非遺重返當代生活,展示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獨特魅力,擴大非遺文化影響,打造非遺長遠有效的活化保護路徑。
非遺+直播讓古老文化火熱“出圈”
借助新媒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賦能,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走近大眾,吸引大眾,感染大眾,讓傳統文化“火”起來,非遺傳承發展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新選擇。
6月12日,雙塔街道在雙塔市集開展了首次非遺直播,85后的徐建作為茶文化的“守護者”參與到了這次直播中,同時他自己也有直播間。每周四、周日徐建都會直播兩個小時,他認為“直播可以具象化我們這種傳統手藝的制作過程與工藝流程,將其演變成直觀的視頻畫面,平時擺在展覽館里的非遺可以‘活’起來。”徐建還拍攝了很多有關茶的視頻,其中一條視頻的瀏覽量更是達到了68.9萬次。
雙塔街道文化站負責人季趙量表示,這些“身懷絕技”的非遺傳承人跨入到直播行業,極大豐富和提升了直播平臺的內容和品質,打破了直播平臺“秀場直播”的固有印象,讓網絡直播行業更具有社會價值。下一步,雙塔街道將以非遺協會為平臺,打造非遺共享直播間,以街道的整體宣傳優勢為基礎,讓目前沒有粉絲基礎的非遺傳人在這里做直播,以爭取最廣泛的傳播效果。
非遺+旅游讓文旅融合資源集中
雙塔街道將以南石皮弄3號文創市集為基點,以西側網師園為切入口,打造以非遺主題的城市微旅行路線,將十全街、南石皮弄、闊家頭巷等古街老巷及非遺手工、非遺美食相融合,突顯姑蘇文脈,展現蘇式技藝,在文創市集進行非遺制作體驗,讓受眾體驗“非一般的蘇式感受”,體現姑蘇的文化質感。
在旅游行業深耕了10多年的尹朝暉認為,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需求的提高,非遺主題旅游路線作為文化性的旅行產品,匯集特色旅游景點和非遺文化,一定會受到廣大游客的歡迎。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梳理文化資源脈絡的前提下,要注重從單一資源到綜合資源、從單一業態到多種業態等進行資源整合,對于如何將具體非遺項目與具體旅游景點相結合要有提前的規劃。
上一篇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