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協委員、龍巖市政協副主席陳曉東。受訪人供圖
人民網福州1月10日電 (林盈、實習生劉娜)福建省非遺資源總量大、門類數量多、分布廣泛,在傳承和保護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瀕臨失傳的非遺逐漸增多。如何保護非遺,傳承非遺,傳播非遺?在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福建省政協委員、龍巖市政協副主席陳曉東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建議》的提案。
陳曉東在提案中指出,近年來,隨著《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政策法規出臺,福建開展一系列宣傳與交流活動,但在一些方面仍需提升。他舉例說,以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情況為參考,發現全市非遺普查共收集各類非遺線索115852條,普查各類非遺項目36295項,已處于瀕臨失傳的主要項目有近200項,占非遺項目總數的5.51‰,占比不低。他認為,市場沖擊、青黃不接、創新不足都是該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導致非遺流失嚴重、傳承出現斷層、開發利用缺乏。
對此,陳曉東建議,一是建檔立庫,實現非遺保護數字化。其中需要全面梳理非遺項目,進一步摸清全省非遺項目,做到精、準、細,心中有數。還要搭建非遺保護數字化平臺,實現非遺數據資料共享共通,非遺保護多級聯動。更要強化非遺保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非遺保護機構,完善相關人員日常管理激勵機制,提升其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推動非遺保護見真見效。
二是多措并舉,實現非遺傳承具體化。其中包括要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加強對代表性傳承人的培訓和引導。也要成立志愿者隊伍開展相關活動,進一步形成政府主導、民眾主體、社會參與的良性互動局面,同時融入義務教育,激發青少年的興趣愛好,樹立學習非遺文化的自豪感。
三是“傳”“創”融合,實現非遺傳播現代化。做到推進生產性保護,鼓勵非遺傳承人在保護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與現代文化創意相結合。做到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建議文旅部門大膽嘗試保護性開發,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做到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通過倡導高校設立非遺文化選修課等方式實現非遺文化產學研融合發展。
舉報/反饋
下一篇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