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彈詞《悠悠運河柳》。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6月11日電 (記者 崔佳明)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古城揚州各地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都已經拉開了帷幕,一大批非遺項目走進景區、走進校園、走進社區,進行展演展示、互動體驗、產品展銷,民眾享非遺盛宴的同時,也在進一步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相連接,讓非遺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揚劇木偶《十八相送》 崔佳明 攝
當日,揚州個園景區熱鬧非凡,揚州古琴、揚州彈詞、揚州杖頭木偶、揚劇等非遺技藝的展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及游客駐足觀看?,F場的展演精彩紛呈,“古琴名家名曲不絕如縷,揚州清曲小調婉轉悠揚,木偶藝術活潑靈動。”揚州市個園管理處主任趙群告訴中新網記者,非遺項目走進景區,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民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彈奏的古琴曲《獲麟操》,讓聽眾領略到古琴豐富的表現力。揚州中國古琴第一街創始人汪俊峰告訴中新網記者,這首曲子是現存世界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傳為孔子所作。
古琴曲《獲麟操》,相傳為孔子所作。 崔佳明 攝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位列中國傳統四藝“琴棋書畫”之首。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蓖艨》逭f,以揚州古稱廣陵而得名的廣陵琴派,其風格獨特,歷來為琴家所重視。而今,廣陵琴派仍然以奔放、豪爽、節制、凝蓄、恬靜、幽逸的神韻延續著千年來揚州人身如行云的生活方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了歷經千年的精神記憶,形成了難以磨滅的文化符號。揚州非遺資源非常豐富,目前擁有世界級非遺項目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20個、省級非遺項目61個、市級非遺項目231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7人、省級非遺傳承人99人、市級非遺傳承人434人?!斑@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不但要保護好,更要傳承好?!睋P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廣春說,“非遺要想活得好,必須在傳承的思路和對策上、主體和對象上、方法和手段上有新‘道道’。”
學生在學習雕版印刷技藝。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 孟德龍 攝
“非遺能否傳下去,關鍵在當地人,取決于年輕人。它既要有人才輩出的傳承者,也要有樂此不疲的愛好者,更要有與日俱增的使用者?!崩顝V春說。(完)
(中國新聞網)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近年來,瞻淇魚燈非遺傳承人在保留傳統魚燈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革新,同時延伸出數款供游客賞玩的新式燈籠。隨著魚燈知名度擴大,魚燈研學游、魚燈展演等業態不斷豐富。如今,魚燈已成為瞻淇村的一張靚麗名片,這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煥發著新生機。
尋美云南”非遺傳承和鄉村女性賦能項目,探索“全鏈條”賦能與“非遺+”等創新模式,支持非遺產業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女性在更廣闊的非遺舞臺展現文化自信。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