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開營儀式現場。 桂林旅游學院供圖 中新網桂林2月15日電 (林潔琪)2月15日,2022年漢語橋線上團組項目—“遇見中國,心動廣西”桂林營在廣西桂林旅游學院開營,來自印尼特里莎克蒂旅游學院的147名師生參加活動。 漢語橋項目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
陜西經濟聯合會會長黨紅忠帶領陜西省工信廳黨組成員、省工藝美術學會,考察調研銅川耀州文化產業園的發展和規劃情況。西文投藝博館發起人賀興文陪同調研,同時為銅川陶瓷產業的整體規劃帶來了新的政策支持。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黨紅忠會長一行,先后參觀了耀瓷小鎮、耀
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作品獨具特色,如:剪紙、皮影、泥塑、秦繡、木雕、布藝、麥秸畫、馬勺臉譜等等,陜西非遺文化藝術門類名目繁多,極具個性和地域風情。其中以剪紙為代表的陜北地區手工藝,凝結著黃土高原的豪爽、粗獷;以皮影、泥塑為代表的關中地區手工藝,傳承著數千
在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中,春節可算是最為熱鬧的。然而在廣東粵西一帶,有一個比春節還要隆重的節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習俗——年例。何為年例年例,是粵西地區流傳下來的非物質在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中, 春節可算是最為熱鬧的。 然而在廣東
8月27日,“咥陜西,秀非遺,品文化,惠全城”永興坊•CITY免費體驗日活動,在永興坊•CITY(高新店)陜西非遺文化體驗中心舉行。永興坊•CIT8月27日,“咥陜西,秀非遺,品文化,惠全城”永興坊?CIT
原標題:蘇州非遺文化項目扎堆呈現 挖掘更多的蘇州地方非遺文化 設計師現場為旗袍愛好者量身畫出“定制款”旗袍。 本報訊(記者 何兵)昨天,由蘇州國聯投資集團創建的蘇州普靈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寒山寺景區正式開業,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宋錦、蘇繡、核雕、評彈、緙絲等傳統藝
尋找甘肅非遺文化制作技藝之一—— 康縣雍壩鑄鏵 犀牛江畔農耕文化的活化石 鏵是農民耕地時安裝在犁上用來破土的工具,犁鏵鑄造和使用則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顯著標志。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農耕機具逐步普及,犁鏵等傳統手工制品也逐漸淡出市場,而在西漢水南岸的甘肅
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標題:指尖上的藝術 非遺文化的傳承 北京歷史文化悠久 孕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傳統技藝 幾百年來匠人們默默堅守 使得這些“指尖 ”上的技藝流傳下來 如今人們依舊能領略其風采 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 盛錫福始創于1911年,是“中華老字號”企業。盛錫福皮帽外形端雅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王迎春 2月1日,春節黃金周已過,但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的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以下簡稱“檳榔谷”)人氣和熱度不減,一批批“錯峰游”的游客紛至沓來,縱身迷人的檳榔林海,感受原生態的黎村苗寨魅力。 簫聲悠悠,非遺傳情